异域琉璃,跨越千年见证文明互鉴
内容提要:“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千年前,异域琉璃让唐都惊艳,诗人韦应物把他所见到的琉璃写进诗里。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千年前,异域琉璃让唐都惊艳,诗人韦应物把他所见到的琉璃写进诗里。
通身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这件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虽然在地下埋藏千年,如今依然光彩夺目——陕西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内,来自唐代的异域琉璃器真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千多年前,这些具有明显异域风情的琉璃器如何跨越万里来到长安?它们又见证了怎样一段文明交融史?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讲述了这些琉璃器的故事——
“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一条传颂千载的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以来,在丝绸之路沿线,遗落的大量精美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记忆。
玻璃古称琉璃,自丝绸之路开通后逐渐传入中国。它们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或前15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琉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琉璃器中,还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显的“中国风”,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产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产物。
追寻悠悠驼铃,古丝绸之路发挥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功能。其他文明的有益想法、器物和技术跨越千山万水,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内涵。中国的很多文明因子也传播到域外殊方,造福全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延伸文明对话理念,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实践“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新文明观。“一带一路”建设七年多来,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的深刻文化意义,为全球所瞩目。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中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原标题:天天学习 | 异域琉璃,跨越千年见证文明互鉴
相关推荐:
- [游戏]MOD 作者推出《GTA5》“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发行版
- [游戏]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指明前进方向
- [游戏]Alex: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是正确的榜样
- [游戏]灯光璀璨庆华诞 百年历程引共鸣
- [游戏]微软 Win11/Win10 游戏性能对比:Win11 帧数高,硬件占用也高
- [游戏]“美人鱼”表演从业者:还原童话世界 累并享受着
- [游戏]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第13集《雪山低头迎远客》
- [游戏]EA 公布《战地风云 2042》首个实机演示:火爆大战场,极端天气
- [游戏]微软 Xbox Game Pass 发布全新游戏阵容:《黑帝斯》、《极限竞速:地平线 5》等
- [游戏]任天堂 Switch 版《Sky 光・遇》确认将于 6 月 30 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