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主流亚型致病“与众不同”
HIV主流亚型致病“与众不同”
2019年05月14日08:35 来源:健康报网
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王福祥课题组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吉林医药学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4单位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艾滋病》杂志上。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决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致病AE重组毒株(CRF01_AE亚型)“与众不同”的致病机制与传播机理的奥秘所在——该亚型多个基因位点与其他流行亚型有显著差异。专家认为,这些成果加深了人们对CRF01_AE亚型的认识,为艾滋病的科研及防控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据了解,CRF01_AE毒株于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当时并非主流病毒株。然而,在潜入“国门”后,这一亚型致病毒株竟然猛踩“油门”快速传播。根据国家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CRF01_AE亚型的患病率已从1996年~1998年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9.6%,快速上升到2007年~2015年的42.5%。而近期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CRF01_AE毒株比例已高达70%。因此,实时监测东北地区CRF01_AE流行情况、探讨CRF01_AE病毒传播和致病的奥秘刻不容缓。
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哈尔滨市科技局基金等项目支持下,王福祥及团队成员就上述课题开展了长期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与其他型别的HIV-1病毒相比,我国CRF01_AE亚型病毒感染者CD4细胞数明显更低,即感染CRF01_AE亚型病毒的艾滋病患者病情更重,病毒感染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辅助分子以CXCR4或CCR5/CXCR4为主。通过CRF01_AE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关键蛋白分子包膜蛋白的序列分析表明,蛋白包膜V3和V4区多个氨基酸位点替换、V3区糖基化位点缺失,以及V4区碱性氨基酸与CRF01_AE病毒的致病性强弱有关。CRF01_AE病毒的V4区长度明显短于其他型别的HIV-1病毒,糖基化位点数量也显著少于其他型别的HIV-1病毒,V3区特殊的氨基酸替代、单一氨基酸替代或联合替代,与CRF01_AE病毒选择辅助分子CXCR4或CCR5/CXCR4感染人体细胞相关联。专家认为,这些特征可能是CRF01_AE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感染快速播散和高致病性的潜在机制。(记者衣晓峰)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推荐阅读
“网约护士”试点近三月 居家护理还需迈过哪些门槛? 打针、静脉采血、伤口换药……这些常见的医护服务以前必须到到医院或社区才能进行,对于失能人士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还是很不方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网约护士”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只需动手点击手机APP,就可以享受便捷的护士上门服务。今年2月12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如今,距离通知颁布已有两个多月,试点工作有何进展,又面临哪些问题?【详细】
养成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你健康一辈子 几串葡萄能让皮肤更细腻,一杯绿茶能让头发更浓密。英国《魅力》杂志近日发布的《人体修复食谱》指出,某些食物能够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完美。【详细】
相关新闻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开通WannaCry勒索病毒感染数据免费查询服务
医生涉嫌用受污染针筒 导致逾90人感染HIV病毒
CD8+T细胞行为是控制HIV复制关键所在
为“艾”发声:消除对HIV感染者的误解与歧视
云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 病死率下降到2%以下
王嘉关晓彤与HIV感染者艾滋病日公益海报上线
扬州发生一起家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多名学生疑感染诺如病毒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