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实施医疗救助1.23亿人次
全国实施医疗救助1.23亿人次
2019年12月26日07:54 来源:健康报网
12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提交审议。《报告》显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政策的健全完善,财政投入的持续增加,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
《报告》显示,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283万人,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为617元/人·月,较2013年增长65%;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5247元/人·年,较2013年增长116%。城乡低保标准差距逐步缩小,由2013年的1.8∶1缩小到现在的1.4∶1。今年1月~9月,累计支出资金1164.7亿元。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471万城乡特困人员纳入供养范围,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为9675元/年,农村为7296元/年,分别较2017年增长16.7%和15.4%;照料护理标准依据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档确定。今年1月~9月,累计支出资金270.6亿元。
受灾人员救助方面,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等救助项目的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大幅提高。2018年以来,针对青海、江西、广东等地自然灾害,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35次,安排下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98.96亿元。
医疗救助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实施医疗救助1.23亿人次,支出资金363.2亿元,次均住院和门诊救助水平分别达到1117元和82元。今年1月~6月,全国累计对2.8万人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向医疗机构拨付急救费用1.5亿元。
针对社会救助政策还需进一步统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还不够充分等问题,《报告》提出,下一步,要研究制订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方案,加强社会救助制度顶层设计。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对低收入家庭和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或其他必要的救助措施。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测算标准。(首席记者叶龙杰)
(责编:许晓华、崔元苑)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看高血压是咋一步步弄坏心脏的 5种方法降血压 动脉血管内压力过高,心脏排血的阻力就会增大,久而久之会逐渐引起心室壁肥厚。之后,其运动会变的呆滞、不灵活、不协调,对心脏泵血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因心脏舒张能力变差导致心衰。【详细】
止打嗝、防老花、解腰痛 这些小窍门有大用 掐攒竹止打嗝。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眉头凹陷处。取坐位,双手放于桌上,双手拇指食指指尖立起,低头闭目,用力掐攒竹穴,由于指尖受力面小,局部很容易就会有酸胀感。每次坚持10秒钟,可轻轻放松一下,反复掐至少5次。【详细】
冬季热水泡脚有4大好处,但这5类人需谨慎 泡脚是中医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穴位、解乏散寒之功效,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各种疾病。【详细】
相关新闻
三亚医疗保障协会注册成立 为全国首家医疗保障协会
福建临时救助政策下月升级 这些人群首次纳入救助范围
2020年新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全面实施
玉溪红塔区安排部署医疗保障工作
青海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
福建出台新政提高临时救助效能 对不同救助对象实施分类分档救助
“兜底办”,兜起百姓急难事
甘肃省临时救助政策相关问答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