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牙贴热销暴露双重盲区
最近,美白牙贴在网络上热销,其中不乏一些明星的“背书”产品。“7天就见效,黄牙变白牙”“每天一贴一撕,牙齿能白一个色号”等广告宣传语,让不少人怦然心动,纷纷购买。美白牙贴看似简单方便,实则具有相当的风险性。记者调查发现,有消费者称用后不仅没有效果,还出现了牙酸、牙龈发黑或萎缩等症状。
网红美白牙贴热销的背后,暴露出消费认知和监管的双重盲区。坊间素有“牙白三分俏,貌美齿为先”的说法,但事实上,正常健康的牙齿颜色是微黄色。这是因为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属于半透明结构,内侧牙本质为淡黄色,其透过牙釉质呈现出来就是微微发黄的颜色。
另外,美白牙贴并不适合所有人。美白牙贴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起到漂白作用。牙贴对于四环素牙、氟斑牙等内源性牙黄,基本起不到效果;对于喝饮料、吸烟等外源性色素沉着导致的牙黄,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此外,有些人的牙釉质天生发育不全,牙贴内的酸性成分可能会破坏牙釉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果本身患有牙髓炎、牙周病等疾病,还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消费者想做牙齿美白,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
作为新生事物,美白牙贴尚缺乏有效监管。一方面,牙齿漂白材料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然而目前市场上一些美白牙贴出示的证书只有“妆字号”标志,并没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另一方面,美白牙贴中的过氧化物含量没有行业标准,个别企业为了追求美白效果擅自增高浓度,很容易损伤牙龈软组织。对此,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尽快出台相应标准,依法查处违规生产和销售美白牙贴的企业、商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相关推荐:
- [互联网]联发科 6 月销售额 477.6 亿新台币,营收增长 88.9%
- [互联网]国家药监局:我国已有 22 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互联网]不同平台预订同天同房型酒店 为何价格有差异?
- [互联网]4G 资费下降太快,中国台湾地区 5G 商用一周年用户普及率低
- [互联网]京津冀消费活力足 更多“老字号”品牌正走向全国
- [互联网]Sensor Tower:《精灵宝可梦 GO》全球收入已超 50 亿美元,吸金能力强悍
- [互联网]【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项目
- [互联网]华为海思发布 2022 届应届生招聘公告:加入我们,拖着世界往前走
- [互联网]Facebook 要求撤销关于侵犯用户隐私的诉讼:荷兰法院拒绝
- [互联网]深圳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