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建议:进口货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北京发布进口非冷链货品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引北京疾控建议:进口货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2021年01月26日16:53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鲍聪颖)今天下午,北京市召开第22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发布了进口非冷链货品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引。
庞星火介绍,近期,国内多地报告进口非冷链货品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了进一步落实“四方责任”,加强重点人群、场所和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市疾控中心研究制定了进口非冷链货品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引。
一是做好货品源头管控。进口货品入境时要按规定开展新冠病毒检测、监测,并做好集装箱和货物外包装的预防性消毒处理工作。所有进口货品在通关、存储、物流等环节应做好登记,并根据来源国家或地区疫情风险,做好物理分离。
二是严格物流环节防控。进口货品入境后,要严格落实市商务局制定的进口货物转运防控指引,做到与其他货品无交叉,实施闭环管理,对进口货品的揽收、分拣、投递等,提倡自动化无接触式运行,加强相关物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运输工具的消毒。
三是专门存放专人负责。进口货品的承接单位建议设置进口货品专门存放区,由专人负责。各环节从业人员及环境要建立完善的应检尽检、健康监测制度;邮政快递业要严格按照国家邮政局相关规定开展经营活动。
四是相关人员科学防护。生产经营、商业等企业工作人员及个体消费者收到进口货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对各层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处理完进口货品后及时规范洗手;包装箱、包装盒消毒后应及时丢弃或销毁,尽量不带入室内,建议进口货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使用。保洁人员、环卫工人、废物回收人员、垃圾处理场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接触进口货品包装或废弃物,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健康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在接触进口货品14天内如出现发热、干咳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坚持锻炼膝关节,这个冬天拒绝“打软腿”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常走路的情况下偶尔会感觉到膝盖部位酸软,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下,好像要摔倒一样,这就是生活中经常说的“打软腿”“膝盖打软”。【详细】
冬季“囤肉”真的能抗寒吗?真相在这里! “冻死了,我要囤肉抗寒”“长胖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只是,“囤肉”真的能抗寒吗?【详细】
精彩图集
相关推荐:
- [互联网]联发科 6 月销售额 477.6 亿新台币,营收增长 88.9%
- [互联网]国家药监局:我国已有 22 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互联网]不同平台预订同天同房型酒店 为何价格有差异?
- [互联网]4G 资费下降太快,中国台湾地区 5G 商用一周年用户普及率低
- [互联网]京津冀消费活力足 更多“老字号”品牌正走向全国
- [互联网]Sensor Tower:《精灵宝可梦 GO》全球收入已超 50 亿美元,吸金能力强悍
- [互联网]【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项目
- [互联网]华为海思发布 2022 届应届生招聘公告:加入我们,拖着世界往前走
- [互联网]Facebook 要求撤销关于侵犯用户隐私的诉讼:荷兰法院拒绝
- [互联网]深圳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