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席、小机制”河西区真招实策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天津北方网讯:时进三九,天寒地冻,但地处河西区陈塘科技商务区的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项目仍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2号商业楼主体已经封顶,1号、3号、4号写字楼今年夏天也能完成封顶……”时刻关注该项目施工进度的,除了项目方本身,还有河西区招商办的招商服务专员杜怡萍和她的同事们。他们知道,等项目完工后,楼宇招商服务工作少不了自己的参与。
岁末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天津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就如何抓实抓好经济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河西区精准定位、自我挖潜,于1月11日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河西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六大项二十六小项“接天线、贴地气”的真招实策正式向外界伸出橄榄枝,同时也为和杜怡萍一样奋战在一线的招商人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
据了解,按照《实施意见》,今年河西区将围绕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流程、持续优化环境等六大项狠下功夫,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其中,涉及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多层面内容,既有按照主攻优势、突出新兴、提升传统、转型优先的原则,不断强化产业招商工作,提升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等宏观指引;也包括发挥区域产业聚集优势和载体优势,围绕“一轴两核三中心多点支撑”的空间发展布局,精准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特色的各类资源,持续培育科创、医药耗材产业生态等具体目标。河西区坚守“诚心诚意为企业服务,以心换心解决难题”底线思维,出台《河西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河西区关于支持企业引进和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河西区加快推动“北方设计之都”建设扶持办法》《河西区关于支持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河西区支持招商单位引资奖励办法》《河西区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实施办法》《河西区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河西区关于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新动能引育的实施办法》《河西区支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举措,以此建立并逐步完善招商政策体系,承担起全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四梁八柱”的作用。河西区商务局负责人王英表示,作为招商引资的牵头部门,区商务局将加强完善制度体系支撑,建立部门间高效协同联动机制,让“大联席”真正发挥大作用。同时,着力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快建立“外招内引”工作格局,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商(协)招商,探索市场中介委托招商,最大限度的做大做强招商引资“朋友圈”,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强大资源供给。
作为城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营商环境同样是吸引企业项目投资兴业的核心竞争力。河西区提出在全区党员干部中树立“河西就是品牌,人人都是环境”的“大环境”理念,持续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 于去年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跑动、零环节、零收费”; 完善了企业登记联审制度,实行企业开办“一条龙”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成功吸引中交集团在天津先后落地十余家公司,累计投资额达到700亿元。与此同时,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做到全国最快。重庆华宇集团摘得河西小海地某地块后仅用1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申领,再次刷新全市同类审批最快纪录……“随着中交集团在陈塘科技商务区内项目的建成,我们也将引入总部下属一批二、三级企业。在河西区政策的引导下,我们相信这种‘产业+地产’模式,还能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河西”对于后期的发展,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总经理助理张金柱对河西区充满信心。
抓好招商引资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核心离不开“服务”二字。河西区今年将继续深化服务全区重点企业(项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真正用好用足“大联席、小机制”服务平台。据介绍,联席会议分设企业组、项目组、招商引资组、服务保障组,分别负责建立包括经济运行月调度、“储备池”培养、融资动态跟踪、重点项目联动等11项具体工作机制。该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数字化联动管理,各部门及时推送相关数据,加快信息共享,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撑。联席会议不断优化企业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对全区重点企业(项目)工作的跟踪和服务,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对重点产业、企业(项目)等运行变化做出分析判断,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各项工作机制互通信息、配合联动,用一个个精简、高效的工作机制小循环带动各项工作任务有落实、有成效。
“引得来,还要留的住,发展的好。”立足“十四五”起点,在做好前期招商引资的基础上,河西区将重点围绕精准施策做好产业项目引进的“后半篇文章”,抓好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协调解决全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力争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为高标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河西贡献。(津云新闻记者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