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0!盘点2020年津南十大关键词
内容提要: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即将走过的2020年注定不同凡响。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一年,虽然有着错综复杂的逆境和变化,但更多的是奋斗后的惊喜、坚守后的自信和破局后的从容。时序更替之际,津南融媒盘点了2020年津南区域发展十大关键词,请您和我们一起透过这些沉甸甸的词汇,共同记住2020,展望2021!
致敬2020!
盘点2020年津南十大关键词
天津北方网讯: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即将走过的2020年注定不同凡响。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一年,虽然有着错综复杂的逆境和变化,但更多的是奋斗后的惊喜、坚守后的自信和破局后的从容。时序更替之际,津南融媒盘点了2020年津南区域发展十大关键词,请您和我们一起透过这些沉甸甸的词汇,共同记住2020,展望2021!
01
风起南岸
一城主脉,海河之南。2020年,“风起南岸”无疑是津南最热的新名词之一。津南位于海河中下游南畔,作为连接“津城”“滨城”双城的生态节点、创新节点、发展节点,2020年津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民计民生彰显温度,“五个一”重点工程齐头并进,新发展动能日益强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一批智能化大项目好项目加速集聚……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共同绘就了津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宏篇章。如今,风起云涌的津南正汇聚各方资源优势,以蹄疾步稳、乘风而进的姿态走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一座融聚绿色生态、会展经济、创新发展的现代化都市正在崛起。
02
“十四五”
在2020年的党政会议和媒体报道中,“十四五”是出镜率相当高的一个词。在中共津南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上,津南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出炉,这份关乎津南今后5年至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看点颇多。未来5年,津南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全面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动能引育的先锋。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市领先的生态宜居、创新发展、开放包容、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成为展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和成果的重要窗口。
03
三区、两城、一谷
津南区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的总体生态空间结构,高效率推进、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575万亩,新增苗木100余万株;全力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及配套设施建设,主动做好招商招展工作,超前谋划展会服务事宜,聚力打造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上的地标工程;与海河教育园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法定机构改革、街道办事处设立、大学科技园筹建等工作高速推进,产教融合多点开花。“十四五”期间,津南区将乘势而上,基本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打造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北方国际会展城、产教融合的“天津智谷”,努力构建“十四五”期间津南发展新格局。
04
拥抱会展
岁末年终,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馆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综合配套区两座低塔封顶;二期展馆区展厅主体钢结构也将于春节前完成。寒冬时节,7000余名建设者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迎接将于2021年6月启幕的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首展即 “首战”,为确保首展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一场“拥抱会展、共赢津南”主题实践活动在津南大地蓬勃翻涌。全区相关单位按照服务类别分为15个服务保障工作组,以规范服务、提升交通环境等10项专项行动为抓手,在保建设、细筹备、抓重点方面出实招、加油干。如今, 广大党员干部将“会展在津南”的荣誉感,“我为会展做贡献“的使命感,快速转化成了推动津南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05
走进小康
跨越川塬,情系山海。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津南区“牵手”河北隆化,甘肃秦安、灵台,新疆策勒四个受援县,通过产业协作“输血造血”、“智”“志”双扶激发动能,“靶向精准”、升级加力、倾情帮扶,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82亿元。四个地区现已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实现清零。如今,燕山环抱间,5000亩幽谷生态稻在滦河滋养下扎根隆化,百亩“天津小站稻”原种试种成功;陇原大地上,百万蛋鸭深耕林下,万亩果园百果飘香,“小苹果”在资金与技术的加持下勇闯国内国际“大市场”;点亮微心愿,守护微梦想,12000个微心愿汇聚各界大爱,勉励贫困青少年乐观有为、向阳成长;天山脚下,津南新村393套两居房整齐排列,策勒群众在“产城融合”新模式中品味着丰收喜悦,喜迎全面小康!
06
守护津南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喜庆与祥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健康与平安,从紧急接令到快速响应,从防控主战场到物资大后方,津南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1019个基层网格全面深入摸排,176个“疫”线临时党支部迅速组建,416处党员先锋岗,近2万名社区工作者、机关下沉干部始终驻守在防控最前沿。区卫健系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3名先锋千里驰援荆楚,2000余名医护日夜坚守家园。在牵系全民的患难攻坚中,社会各界同心同德、热血聚力,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捐款捐物送抵战“疫”前线,“帮帮团”送菜上门、志愿者“线上导学”、热心市民挽袖献血、文艺能人写歌铸魂。这场全民抗“疫”中,是你我的每一份点滴努力,才构筑起阶段性胜利的最美“烟火气”。
07
复工复产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津南区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一方面积极落实全市“21条惠企举措”,并制定出台津南“15条惠企措施”,坚定全区上下“战疫情、稳经济”的信心;一方面组织市派干部和区、镇干部1225人,组成373个复工复产帮扶工作组,“点对点”包联企业指导防疫、服务发展,全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此基础上,津南开辟“政企银”合作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一时间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采取“以函代证”、“容缺后补”措施,助力企业战“疫”闯关;各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回应企业需求,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持续畅通“复工之路”,科学有序推动各行各业特别是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时复工达产,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08
明职尽责
自今年6月以来,一场以“明责尽责、担当作为”为主题的岗位职责大练兵活动在津南大地全面铺开。在区委的精心部署和扎实推动下,全区各单位抓明责促担当、抓练兵强本领,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锤炼队伍的良好氛围,在岗位练兵中再一次奏响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经过大练兵的洗礼,全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实了,干事创业热情更高了,团结协作之风也更浓了,大家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在行动中履责担当,聚焦百姓的身边事、烦心事、操心事,把脉问诊“开良方”,纾困解难惠民生,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向群众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更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09
创文
2020年末,津南区以昂扬的姿态跨入了天津市文明城区的行列,为发展增添了亮眼的底色。创建天津市文明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津南区凝聚社会细胞“微力”,凝聚创文工作“合力”,先后开展了市民文明素质、城市面貌优化、城市交通秩序、城市社区功能、美丽乡村建设、窗口单位服务、社会安全环境、重点区域综合8个方面27个子项目的提升工程,区域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坚持从典型培育、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入手,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榜样在身边的共学氛围。目前,全区所有街镇、村居已经实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
10
小站稻“根”与“魂”
作为小站稻的原产地,2020年,津南区围绕“源、种、魂”三大核心,进一步扩大小站稻种植面积到3.6万亩,优选“津原89”作为主栽品种,精选“津原U99”“金稻919”等作为高端品种扎根小站稻作区;同时,创新仓储、加工、销售模式,着力打造小站稻全产业链,擦亮“小站稻”招牌。随着小站稻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津南区加紧实施小站稻振兴行动,聚焦品质标准和品牌形象,串联融合大孙庄小站稻种植基地、“稻香源”千亩稻田景观区、小站稻作展览馆、迎新现代农业综合体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绿色“颜值”,激发绿色“活力”,力促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等多功能融合,让群众在品味稻香中记住“乡愁”、留住小站稻“根”与“魂”,让小站稻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勃勃生机。
编后
回望一起走过的2020年,心中难免几多感慨。大而言之,2020年的中国禁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在脱贫攻坚、科学技术、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而言之,2020年的津南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五个一工程”齐头并进、“三区”联动方兴未艾,在海河南岸描绘出一幅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精美画卷。站在辞旧迎新节点上,用盘点关键词的方式,我们挥别2020,留下奋斗的热情当作纪念;我们拥抱2021,送出无限的希冀装点未来。(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