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面”到“空中” 打造立体救援通道
内容提要:昨天上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在蓟州区于桥水库南岸东山北头举行冬季森林灭火演练,检验我市森林火灾监测情况与扑救人员救援能力,并对救援装备进行实战化测试。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在蓟州区于桥水库南岸东山北头举行冬季森林灭火演练,检验我市森林火灾监测情况与扑救人员救援能力,并对救援装备进行实战化测试。
地面:“专业队”“民间队”协同作战
“我们用烟罐模拟了两处起火点,位置在东山北头。”伴随指令的发出,蓟州区森林防灭火专职队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火场,准备采用风力、水车+风力、水车+水囊+水泵+风力、脉冲水枪方式灭火。
蓟州区林业局森林防火专业队大队长吴建斌说,风力灭火一般扑救火焰高度在1.5米以下的幼林或次生林、荒山草坡等一般地面火灾;水车+风力灭火扑救垂直高度在500米以下地形的森林火灾。“当起火位置在垂直高度500米以上,高压水车无法接近火场,我们就用水车、水囊、水泵和风力组合的方式灭火;脉冲水枪主要对树冠或山崖等实施定点灭火。”
在“专业队”行动的同时,我市一支社会救援力量──天津岭俊应急救援中心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也到达现场,辅助森林消防人员进行初期火灾处理。
图片由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空中:无人机直升机齐上阵
除了地面救援,空中“消防战队”──无人机、直升机也前来支援。
大疆M300无人机搭载多功能相机启动高空侦察,并将火场影像实时回传至应急指挥大厅的屏幕上,帮助指挥人员及时掌握火情。记者了解到,该无人机依托热红外相机,可在黑夜、大雾、荒野等环境中搜寻和定位被困人员,还能借助搭载的喊话器,向被困人员喊话指引。
随后,中国通用航空公司执飞的新型Mi-171直升机悬挂吊桶进入视线,据测算,该直升机悬挂吊桶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80公里、单次吊桶洒水可达4吨、实用升限6000米。
蓟州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安对记者说,此次演练从“地面”到“空中”,打通了立体救援通道,同时表示,他们将根据冬季灭火特点,制定应对方案,确保水源随时可用。(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