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食堂要在公益与市场化中找到平衡点
社区小食堂要在公益与市场化中找到平衡点
2020年12月17日0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不少居民小区渐渐兴起了一种服务居民的社区食堂。这种食堂往往面积不大,但价格实惠、用餐便利,既能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能减轻上班族的家务负担,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12月16日《人民日报》)
在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生态下,社区小食堂也算是“细分化”的又一业态创新。与社会化餐饮相比,社区食堂公益属性较强,“微利惠民”是其主要特征,既是最大的差异化所在,又是关键性的生存之道。与机关食堂的大量补贴相比,社区食堂又属于市场主体之一,同样需要在市场的竞争中找出路、谋发展。在走市场化之路的同时,最大化体现公益属性,对社区小食堂是一种挑战,对公共服务措施的落地落实也是一种检验。
城市居民居住社区化、小区化、多元化与社会老龄化的多重因素叠加,为社区小食堂的应运而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窗口期。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同时,一些大城市平均单程通勤时间超过40分钟,部分城市甚至超过一小时,拥有强大的客流量和消费动力,虽然市场化的餐饮能够满足需求,让所有的食客“食有所处”,但要做到精细化、贴心化、便捷化,还需要更为接地气的释放途径。
比如老年人出行不便,“就近解决”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因为收入水平有限,对餐饮的成本也十分敏感,社区食堂把场地设在小区院落内,就相当于在每个小区范围内设置了一个“内部食堂”,加上接待消费受众相对单一,可以针对特定对象提供相适应的餐饮服务,让老年人吃得更舒心,在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也能更让人贴心。对于大量的年轻白领来说,他们同样需要在步入职场的初期,享受一下“家的味道”,重温“学校食堂”的感觉。
从优化公共服务的要求来说,也亟待社区小食堂此类的触角延伸和民生惠及,让居于城市的消费需求得到升级,不仅能够实现“有处吃”,还能够“就近吃”和“吃得好”,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满意的餐饮服务。这既是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民生福祉涉及每个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理疗、康健、看护、家政等各种现实性需要和差异化需求,值得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
从之前一些公共服务项目的经验来看,仅靠公共财政或社会捐赠来解决,实现全面的公益化并不现实,也难以为继;而走纯粹的市场化之路又跟既有的市场化餐饮完全一样,消费受众承受不了成本,也很难活下去。而以公共政策作为导向,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撬动市场参与,在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就能实现政府、商家、市场和消费者多方受益的格局。若非如此,社区小食堂的发展前景就难言乐观,民生诉求的满足与解决也就难以找到出路。
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学校食堂的营运就是一个典范,学校在经营场地供给、租金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又配套一些其他经营性活动以增加收益,让学校食堂经营者打包开设超市、小卖部,管理学校其他公共场所以获取收入等。在社区小食堂方面,也必须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多一些市场化的思维和方式,尊重消费需求和市场规律,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的路子,不断提升社区食堂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才能在质量与效率兼顾中更好地惠及民生。(唐伟)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国家卫健委:冬季疫情将处零星散发状态 局部或发生聚集性疫情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冬季疫情防控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表示,经多次组织专家对冬季疫情形势进行研判。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形势下,我国面临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风险增大,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加之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详细】
警惕疫情叠加流感风险 疾控为你划防控重点 当下,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秋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年秋冬季或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做好流感防控工作,就能极大程度降低新冠风险。陕西疾控来为你划防疫重点。【详细】
相关新闻
广西公布首批13个3A级老年人宜居社区
确保学校食堂公益性关键要信息公开
让“责任”守望学校食堂管理
“学校食堂不得外包”应成为食品安全底线
学校食堂将推进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海南推动“阳光餐饮+智慧监管”校园食堂安全监管模式全覆盖
佳木斯137栋“弃管楼”通过市场化运作找到“管家”
广东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成率99.9%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