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为城市添彩
让体育为城市添彩
薛 原
2020年10月19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健身场地设施像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那样,渗入社区的肌理,为生活带来更多运动养分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首次发布《2020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选取了26个体育发达城市为调研样本,通过对不同人群抽样调查的形式,为全民健身的参与群体、参与方式、发展趋势等“画像”。其中,既传递出“运动健身正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积极趋势,也以量化评价,把脉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短板,用更为科学的专业数据引导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受访者中,使用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的人群占比达到91%,有86%的受访者愿意在运动锻炼上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分析,人们的健身场地设施以健身房、家中、户外运动场所、社区健身中心为“主阵地”,相比而言,体育综合体和体育场馆并未成为经常锻炼人群的选择场景,占比分别为19%和13%。这点其实不难理解,体育要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很多人在运动健身时,自然会将距离远近、是否便捷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家长为孩子选择体育培训机构时,“离家近”也是排在首位的原因。
让健身场地设施离群众近些、再近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的重要指向,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长的需要。
《意见》明确提出,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同时,要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
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让健身场地设施像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那样,渗入社区的肌理,为生活带来更多运动养分。随着更多城市将“十五分钟健身圈”纳入民生规划之中,体育也在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光彩。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9日 12 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相关新闻
济南奥体中心举行“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
2020年“全民健身日”线上主题展示活动开幕在即
山西体育场地大盘点:5年增长近5成
国办: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全民健身日系列公益活动掀起热潮
沈阳市铁西区启动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期待全民健身走向常态化
中国体育报:让公园动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健身场地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