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锅”变“金锅” 圆梦小康路
内容提要:武清区灰锅口村,在村两委带领下,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天津北方网讯:武清区灰锅口村,在村两委带领下,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武清区灰锅口村,地处京津走廊之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灰锅口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大家种葡萄,并注册了专门品牌,靠着设施农业,家家户户盖了新房。眼看着灰锅口富了,这两年,周边不少村子也跟着种起了葡萄。
2018年,天津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王秋祥连任村委委员,主管农科生产。他发现,要摆脱同质化竞争,必须得尝试新品种。
今年50多岁的曹士才,是村里早期靠葡萄致富的农户,可像他一样,宁可少挣点挨着,也不愿意冒险,是不少种植户的心态。但长期发展下去,早晚会被市场淘汰。王秋祥和村两委决定,在生态园替大伙儿试种新品种。王秋祥跑遍了北京、河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进行市场调研,在50多个品种中,根据果肉的甜度、水分,市场认可度,以及是否适合村子的土质等条件,最终选出了7个品种。
7个品种,全部试种成功。去年,曹士才第一个,更换了新品种。从嫁接、施肥到浇水,每一步,王秋祥都手把手的带着他干。去年上市,一斤比过去,多卖了三块多钱,
看到曹士才挣了钱,今年又有40多户村民,种上了新品种,一个大棚,能比过去多挣上一万多。依托葡萄种植,两委班子在村里的生态园,又建了150多栋二代节能日光棚,新种蔬菜、瓜果等几十个品种,并发展林下养殖,吸引游客采摘旅游,村民农闲时,也可以来这里打工。多种经营下,每年集体收入达到800多万元,村集体富了,村里还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养老院,村里65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入住养老院,每年还可以领取生活补贴。(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